位置
疾病养生 > 急诊科 >猝死

猝死

  猝死是指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人意料的死亡。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发生猝死有两个年龄高峰,一个是在婴儿出生至6个月期间(婴儿猝死综合征),另一个是在65~75岁之间。在我国近年来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从出现不适到死亡时间非常短。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本栏目详细介绍猝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教您预防猝死,并学会猝死的急救方法。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或表现为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猝死发生时,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秒即可有昏厥和抽搐,呼吸迅速减慢,变浅,以致停止。心音消失,血压侧不到,脉搏不能触及,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死前有些病人可发出异常鼾声,但有些可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冠心病(30%):
  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心肌炎(20%):
  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原发性心肌病(10%):
  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风湿性心脏病(10%):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QT间期延长综合征(5%):
  包括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5%):
  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3%):
  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3%):
  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
  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
  一、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
  一般可以检查到明显的诱因:
  ①外在诱因主要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酗酒、过度吸烟等。
  ②内在诱因有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内环境紊乱等。
  二、心电图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以下三种表现:
  ①室颤(或扑动)波型。
  ②心室停搏,心电图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③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
  (2)不典型心电图改变
  早期心电图主要改变有:
  ①巨大高耸T 波, 结合临床即可作出早期诊断。
  ②进行性ST 段改变,早期ST 段变为平直,并向上斜形抬高可达0. 1 mV 以上),变直的ST 段连于高耸T 波形成所谓“高敏T波”, ST 段进行性变化,可发展为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
  ③早期QRS 波改变, 由于损伤心肌除极延缓出现“急性损伤阻滞”,VA T ≥0. 45 秒,QRS 时限延长可达0. 12 秒,且常有R波振幅增高, 也有明显压低者。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预防心源性猝死有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只要有一道防线不失守,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1.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
  斑块的全称是动脉粥样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可以说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是不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导致心脏突发缺血,即急性冠脉综合征,使患者处在危急关头。故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
  如果第一道防线不幸失守,患者冠脉上有了斑块,注意防护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主要预防措施是: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调脂药物通常是带有“他汀”这两个字的药物,如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应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3.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患者的斑块破裂了,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室颤是心脏停搏的一种类型,是心脏急性缺血时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患者此时已是九死一生。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8个字——静、卧、服药、呼救。
  静:指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冠脉综合征发生时,患者的心肌极度缺血,此时任何增加心脏做功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室颤。如精神紧张、恐惧等,故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卧:患者应该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卧是让患者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以减少室颤的发生。
  服药:冠脉综合征发生后,推荐患者口服的药物有三种:①硝酸甘:该药的作用是减少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服药后症状不缓解时如有血压监测,只要血压不低于平时,可每隔5分钟含服1片。血压低于平时、心率慢者不能服用该药。②阿司匹林:作用是对抗血小板,减缓血压凝固。有出血倾向者、消化道溃疡者及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不能服用。③美托洛尔:作用是降低心脏耗氧,防止室颤发生。心率慢(低于60次/分)、血压低于平时者不能服用。如无禁忌证,上述三种药物都要服用。
  呼救: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如急救人员无除颤器,一旦发生室颤,医生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在没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去医院极其危险,患者途中有发生室颤的可能。
  4.第四道防线——阻止死神的脚步
  患者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通过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以终止死神的脚步。
  主要措施是: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对于患有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疾病的患者,预防猝死的方法除服药(如β阻滞剂等)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在体内安装植入式自动体内除颤器(ICD),一旦发生室颤,ICD会自动识别并立即放电除颤。
  猝死的抢救:一旦作出猝死的诊断、应立即进行抢救。
  一、心肺复苏
  (一)叩击心前区: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一)心律、血压、心功的恢复:
  1、心律失常的处理: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心搏骤停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2、低血压的处理:对低血压本身可静脉滴注间羟胺或多巴胺或并用氢化考的松。
  3、心力衰竭的处理:可根据病情及有无服用洋地黄制剂情况,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
  (二)肺部感染的防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预防肺部感染。
  (三)脑缺氧的防治:为减轻心脏停搏对脑组织的损害,应尽早防治脑水肿。具体方法:应争取尽早(在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作选择性的头部降温。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尽快纠正休克或低血压,纠正酸中毒,早期应用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等。

热门问答

猝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