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

皮肤病

  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本栏目详细介绍了皮肤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养生护理等相关知识,教您预防、自我诊断皮肤病,并学会皮肤病的日常护理治疗方法。

  
  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如为烈性的原发刺激,可使表皮坏死脱落,甚至深及真皮发生溃疡。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呈局限性水肿而无明确的边缘,皮肤发亮,表面纹理消失。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非常鲜明,但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急性期可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亚急性、慢性可表现红斑、粗糙、脱屑、皲裂。根据接触刺激物的性质和接触时间长短,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刺激性皮炎、延迟性急性刺激性皮炎、刺激性反应、累积性刺激性皮炎、脓疱性刺激性皮炎、机械性刺激诱发皮炎等。
  生理因素: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疾病因素:
  例如: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过敏性痒疹、红斑狼疮、内脏癌肿的皮肤表现等等,既是与细胞分裂异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环境因素:
  机械性:如胼胝、磨擦红斑、外伤等。 物理性:如冻疮、烫伤、晒班、射线皮炎等。 化学性:大多数接触性皮炎都是接触化学物质、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生物性:动物,如疥疮、虫咬皮炎、水蛭咬伤、毒鱼刺螫等。植物,如接触漆树、荨麻等。微生物如细菌、病菌、霉菌、螺旋体等。
  其他因素:
  许多皮肤病,在发病原因去除后,仍继续发展或经久不愈,这可能是由于其它刺激,如搔抓、磨擦(机械性)、热水烫、日晒(物理性)、肥皂洗、用药不当(化学性)和饮酒等因素的不断作用所致。其中,以搔抓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由于经常搔抓的机械性刺激,常使损害变厚或扩大,疾病迁延不愈。反之,如停止搔抓,则不易治愈的慢性湿疹、瘙痒病,或神经性皮炎等常可较快痊愈。除此,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亦与皮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介绍:1.询问病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式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是否清楚。
  辅助物理检查有:(1)玻片压诊法  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2)皮肤划痕症  用钝器划皮肤,如在划过处产生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阳性。(3)感觉检查  包括温度觉、触觉及痛觉等。(4)滤过紫外线检查  如黄病头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5)棘层细胞松解征(尼氏征)  推移水疱向周围扩散,正常皮肤被推动及水疱间外观正常的皮肤被擦掉即为阳性。3.实验室检查(1)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部分皮肤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可依此确诊与鉴别诊断。(2)皮肤试验  ①斑贴试验  用于检查接触性过敏原。②划痕试验或皮内试验  用于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过敏反应(Ⅰ型)。③麻风菌素试验  用于判断麻风患者免疫情况。④癣菌素试验  有助于癣菌疹诊断。(3)微生物检查  皮肤真菌、麻风杆菌疥疹虫检查有助于相应皮肤病的诊断。
  皮肤病的日常预防
  穿衣之道:湿疹患者宜穿纯棉的衣服,如尼龙、冷衫等质地就不宜穿着。洗衣粉要使用非生物性的,洗衣粉包装上会有说明。
  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对宠物的毛髻会有敏感反应,至于藏于被褥床单中的尘埃螨对湿疹只有减少影响,平时把被褥床单洗干净便可。至于吸烟也会造成刺激,大人应避免在湿疹患病儿面前吸烟。涂不刺激的润肤膏于患处,给患处保湿,便会减少痕痒,自然不会抓得那么厉害,减少患处恶化,而润肤膏配合药物,就会加快治疗。
  润肤膏也有几种类别,通常愈腻愈好,不过,如果满身都是湿疹,涂得全身油腻腻,会使孩子不舒服,最好在较严重的范围涂抹较油腻的软膏,在其他地方才涂清爽一点的乳剂。尤其是在夏天出汗,搽清爽的乳剂不会局着皮肤,但对于冬季皮肤干燥痕痒,涂油性软膏较适合。
  天气因素:湿雨天要注意预防四大皮肤病。
  1、防湿疹:台风暴雨过后,气候潮湿,如果人的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液渗出,严重的可出现水疱。专家提醒,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双腿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涂防水油膏,或出水后用1%的水浸泡双腿约半小时,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2、防脚癣:专家提醒,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时应穿上雨靴防护。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顶用,则要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如不慎患上脚癣,对局部轻度糜烂的患处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3、防蚊虫叮咬:连日阴雨天,气候潮湿,很多人的家里都有一股霉味,吸引了不少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专家提醒,夏季应尽量使用蚊帐,并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适当涂抹“花露水”和“蚊不叮”等外用防护剂。对于虫咬皮炎,外用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4、防阴囊湿疹:阴囊皮炎是发生于阴囊及其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俗称“烂裆”。专家提醒,参加抗洪的人们上岸后应立即擦干下身,洗干净后抹些痱子粉,换上干净内衣。如条件允许,下水前最好换上防水裤。如发现下身皮肤有破溃,应暂时避免下水。
  皮肤病的西医治疗
  其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皮肤病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目前以牛皮癣复发型专用药为主,防止牛皮癣、足癣、手癣等再次复发,牛皮癣复发型专用药主要外喷加涂抹,降低了对身体的副作用,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及护肤作用。皮肤病种类很多,现在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接触物有密切关系,首要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该种物质,治疗已出现的症状。
  一、寻找过敏原因
  详细采取病史,仔细询问与发病有关的环境、所接触的物质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方式、过去有无类似发疹情况等。从病史中来分析与哪种物质可能有关,为皮肤斑贴试验提供依据。一旦找到过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触。
  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二、避免刺激
  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三、全身治疗
  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得宝松肌内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
  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青霉素Ⅴ钾、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与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四、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十分重要,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对待。
  1、急性阶段: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肤轻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馏油、糠馏油、氧化锌的油膏外涂。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2、亚急性或慢性阶段: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也可用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膏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或其他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黄连素、汞剂等。
  银屑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和间歇疗法等。
  一、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
  1、维生素D3类似物: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卡泊三醇乳膏、软膏和(用于头部的)洗剂,每日外涂2次其通常在8周内显效,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此药与糖皮质激素或UVB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对有骨质疾病、钙代谢障碍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引起高血钙。
  2、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头部则须用溶液(丙二醇)和凝胶剂。局部封包疗法可明显提高作用强度。
  糖皮质激素对皮损的作用是暂时的。初期疗效显著,突然停药往往出现“反跳”现象。需要长期用药者宜采用间断疗法,即每2~3天涂1次。与其他药并用(如维生素D3类似物、维A酸类等),有利于巩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蒽林:常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可配成软膏、糊剂和石蜡剂。常用浓度为0.05%~1.0%,从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提高。勿用于面部和间擦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皮损通常在2~3周后开始消退。
  4、维A酸:凝胶和霜剂(0.05%~0.1%)每日外涂1或2次对银屑病有良效。因起效较慢,一般不作为一线药物单独使用。可与丙酸氯倍他索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皮损控制后继续应用他扎罗汀,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孕妇,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要求妇女禁用。
  5、焦油类:常用的焦油包括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和黑豆馏油等,配成5%%浓度的软膏外用。煤焦油对于慢性稳定性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疗效较好。禁用于孕妇,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现已有一些无色、无臭的煤焦油制剂,其效力接近粗制品。可溶性煤焦油可用于沐浴,煤焦油香波用于洗头。煤焦油醑剂用于涂搽,对头部银屑病治疗有效。
  6、免疫抑制剂等其他外用药: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外用治疗,封包治疗顽固性局限性银屑病。0.03%的喜树碱软膏,5%的水杨酸软膏等。
  二、内用药
  1、甲氨蝶呤(MTX):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表皮细胞增殖时DNA合成,抑制细胞核的有丝分裂。MTX可以抑制体内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减弱CD8细胞的功能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MTX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故在应用时需注意。MTX适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泛发性银屑病及其他常规治疗效果较差者。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或哺乳、白细胞计数减少,活动性感染性疾病、酗酒、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疾病等疾病时避免使用。
  2、维A酸类:维A酸类药物可以调节表皮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严重斑块状银屑病,单独服用或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有较满意的疗效.常用药物有阿维A酯,阿维A等维A酸类药主要副作用为致畸胎,研究证明停服阿维A酯2年仍在尿中测得阿维A酯,而部分阿维A可转化为阿维A酯,因此,育龄妇女停药后的2年之内应采取避孕措施:服药期间出现唇、眼、鼻黏膜干燥,皮肤弥漫性脱屑及毛发脱落。长期服用时可出现血脂升高。肝脏损害等,但停药后可恢复。
  3、糖皮质激素:本类药不应常规系统用于银屑病,因为效果不大,且在停药后症状反而比原来还严重,甚至可诱发急性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但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对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用其他疗法(如MTX)无效或有禁忌的情况下,可以慎用。
  4、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疗法: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芬酸酯等免疫抑制剂目前应用于严重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如细胞因子阻断剂依那西普(益赛普)应用是银屑病治疗的新进展,但其价格昂贵,存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需进一步观察。
  5、抗生素:部分银屑病的发生和复发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物感染有关,特别是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常伴有急性扁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病例可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治疗,疗效良好。某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红霉素。部分患者皮脂溢出部位有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可应用酮康唑洗剂治疗。
  三、物理疗法:可应用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MA),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疗法,水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可应用中草药和复方青黛丸、雷公藤、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
  脂溢性皮炎: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有自愈倾向,成年人脂溢性皮炎则常为慢性复发性过程,通常需要长期反复医治。
  1、一般处理: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作用较弱,适用于婴幼儿
  (2)抗菌药: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4)巯氧吡啶锌洗剂:巯氧吡啶锌洗头剂的浓度为1%~2%。除外用于头皮外,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如面部、眉弓部和躯干部。不用于睑缘,以免刺激眼睛。把该药涂于患处,停1~2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日外涂1~2次,当症状已获控制,改为每日1次即可,但必须坚持下去,以免复发。该洗头剂对表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卵圆糠秕孢子菌生长。
  (5)抗真菌制剂:抗真菌制剂特别是咪唑类的药物有较好的疗效。通常使用含酮康唑(2%)、伊曲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奥昔康唑、异康唑或环吡司胺的洗发剂或霜剂及特比萘芬(1%)制剂。抗真菌制剂除抗真菌外,还有抗炎、抗菌和抑制细胞壁脂质形成等多种作用。
  (6)硫磺和(或)水杨酸洗剂及其他:硫磺和(或)水杨酸具有抑菌、除屑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比不上巯氧吡啶锌和硫化硒,且刺激性大。煤焦油制剂有抗炎、抗菌和抗核分裂作用,但有色、有臭味和有刺激性,故通常仅用于头皮。
  三、内用药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于皮损面积大而炎症重的病例,疗程通常限于7~10天,不宜过长。
  2、雷公藤多苷:适用于炎症明显、范围较大的患者。若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则效果更佳。
  3、抗生素: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病灶内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时甚至出现脓疱和颈淋巴结增大。适当应用抗生素有好处,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4、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长期内服,对本病可能有一定好处。
  化妆品性皮炎:
  一、一般治疗:忌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破损,甚至引起感染。忌热水烫洗:否则皮炎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忌用肥皂洗: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忌刺激性食物: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皮炎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二、药物治疗:
  1、首先寻找原因,清除化妆品。若发生刺痒、灼痛等过敏反应时,不宜用热水和肥皂洗脸。
  2、内治以止痒、脱敏为主。可内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
  3、局部外治:①出现红斑、水肿、水疱时,先用3%硼酸液做冷湿敷,然后外涂氧化锌油;②仅有轻度的灼痛,刺痒时,外涂硅霜或维生素B6霜;③慢性皮炎除用硅霜、维生素B6霜外,可配合氧化锌软膏和黑豆镏油软膏;④痤疮型皮炎,外涂复方硫磺洗剂,或5%~10%过氧化苯甲酰霜剂。
  毛囊角化病:病人应避免烈日暴晒。轻症病人无需治疗,也可局部使用润滑剂、维A酸制剂。严重病例可系统应用维A酸治疗。禁止近亲结婚。
  皮肤病中医治疗
  黄水疮内治法:
  1、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
  2、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湿毒疮:治宜审因辨证。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

热门问答

皮肤病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