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内科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较少见,也称为慢性肉芽肿性空回肠炎、慢性特发性溃疡性小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为常见表现。常见并发症有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较少并发肠梗阻。本病之溃疡皆为多发,最多见累及空肠,其次为回肠,偶有发生于十二指肠、胃或结肠者。溃疡大小不等,文献报道直径在0.1~5厘米之间,一般较深,达到肌层,故易引起穿孔或浆膜面瘢痕挛缩。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diffuse ulcer of jejunum and ileum)较少见,也称之为慢性肉芽肿性空回肠炎、慢性特发性溃疡性小肠炎。好发于在5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为常见表现。常见并发症有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较少并发肠梗阻。

  临床表现

  本病见于成年人,尤其是50~60岁年龄组多见。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主要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肠穿孔和肠梗阻。

  病因

  病因不明,常见于乳糜泻患者,也有些患者同时患淋巴瘤和肠道腺瘤。但这些疾病是否为本病病因,有待进一步澄清。

  诊断

  本病诊断较难。临床上对不明原因腹泻者排除常见病后,应怀疑本病,内镜检查发现符合前述溃疡特征者,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病毒性腹泻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是高度传染性。轮状病毒、小圆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呕吐,相继腹泻,多呈水样便并有黏液,多发生在秋冬季。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道症状,咽炎。用血清学及病毒分离进一步鉴别。
  3.空肠弯曲菌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引起轻症与病毒性肠炎相似,大便呈稀水样、或带黏液,重症患者有脓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复。儿童患者常有腹绞痛,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发病多与接触家禽、家畜或饮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关。暗视野镜检可发现射箭样活泼动力的弯曲菌,细菌培养进一步诊断。

  预防

  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治疗

  本病尚无满意的药物治疗方案。
  仅部分患者可能对无麦胶饮食有效,多数学者仍建议所有的本病患者均应进无麦胶饮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评价。对并发肠穿孔或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热门问答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