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内科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此外,嵌杯样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亦可引起胃肠炎。本病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轮状病毒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度、中度发热。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3~6天,偶尔可长达10天以上。
  环境因素(30%)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病毒感染(35%)
  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气候因素(30%)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
  (一)流行病学在秋冬季发生的水样腹泻,尤其有较多病例同时发生,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二)临床表现急性水样腹泻,中毒症状较轻,病程自限;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病毒性肠炎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西药药物:
  (1)柳氮磺胺吡碇(SASP)。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2)甲硝唑。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
  (3)激素类。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4)硫唑嘌呤 。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硫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中药辩证疗法。经由效灵清肠方三步清肠,第一步以清肠道之毒,第二步以复肠道之功能,第三步以强肠道之免疫。通调全身,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热门问答

病毒性肠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