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内科 >便血

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便血(hematochezia):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0.004%
    易感人群: 好发于老年人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恶心和呕吐 贫血 肛裂 痔疮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70%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6000元)
    温馨提示
    排便时不要久蹲不起或过分用力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肛门疾病(25%):
    肛门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痔疮、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严重的可以喷血,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后肛门痛疼。痔疮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时,有小肿块由肛门内向外凸出,并有滴状或喷射状鲜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内痔出血常常无痛。
    直肠疾病(25%):
    直肠息肉是直肠的良性肿瘤,大便带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距肛门很近的直肠息肉有时也会脱出肛门以外。此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如果有人持续便血,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同时有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的情况发生时,则提示可能有直肠癌发生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老年人。
    结肠疾病(20%):
    结肠同直肠一样,也可有息肉与癌症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类大肠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此外,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如肠伤寒、肠结核、肠套叠等,也会有便血的症状发生。
    全身性疾病(15%):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机制紊乱、胶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如鼠疫、斑疹伤寒等,都会出现便血。但在这些疾病中,便血仅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因此,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70%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6000元)
    便血西医治疗
    便血的原因非常多,不可能每一种病因的治疗都相同。但维持生命体征、对症治疗是总原则。努力寻找导致便血的病因才是最大的关键。下面简单介绍接种常见的导致便血的疾病的治疗。
    (一)痔疮便血
    痔无症状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并发出血、脱垂、血栓形成及嵌顿等才需要治疗。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疗不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亦可致命。
    内痔的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当保守疗法失败或三、四期内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被广泛破坏时才考虑手术。
    根据以上观点,内痔的治疗宜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术。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较痔的大小变化更有意义,并被视作治疗效果的标准。主要方法有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手术切除疗法等。
    (二)肛裂便血
    肛裂的治疗原则是急性肛裂以保守疗法即非手术疗法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现疼痛恶性循环。对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彻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剧疼痛的因素。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饮水,纠正便秘。可口服缓泻剂或石蜡,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
    局部坐浴:用热水或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温度40℃~50℃(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以利创口愈合。坐浴后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封闭疗法:疼痛严重者,用1%~2%普鲁卡因注射于肛裂基底部及两侧肛门括约肌内,可缓解括约肌痉挛以止痛。
    肛管扩张: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扩张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约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手术治疗: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将肛裂及其周围病变组织全部切除,使其成为新鲜创面,再行愈合。
    (三)直肠癌便血
    直肠癌早期的便血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痔疮便血,而不予以重视。所以,提高肛肠疾病的预防意识很重要。直肠癌需要手术治疗。

热门问答

便血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