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外科 >肾下垂

肾下垂

  肾下垂是指肾脏随呼吸活动所移动的位置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引起泌尿系统与其他方面症状的病情而言。正常肾脏一般随着呼吸活动可有3cm之内的活动度。肾脏位于胸腰之间两侧的肾窝内,由于背部坚强的纵行肌肉与腹腔脏器的固定,一般不会过多地移位。但因肾周脂肪囊下方是一个潜在的疏松的间隙,因此当腹压降低时,肾脏就可能向下移位造成肾下垂。本栏目详细介绍了肾下垂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养生护理等相关知识,教您预防、自我诊断肾下垂,并学会肾下垂的日常护理治疗方法。

  
  肾下垂是指肾脏随呼吸活动所移动的位置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引起泌尿系统与其他方面症状的病情而言。正常肾脏一般随着呼吸活动可有3cm之内的活动度。大多数病人有腰部酸痛。部分病人有慢性尿路感染的症状,大多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少数病例还伴有低热或反复发热的病史。偶有下肢浮肿等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
  大多数患者有腰部酸痛。部分患者有慢性尿路感染的症状,大多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少数病例还伴有低热或反复发热的病史。偶有下肢水肿等表现。
  2.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肾脏活动时对腹腔神经丛的牵拉常会导致消化道症状,多为腹胀、恶心、呕吐、胃纳减退等。
  3.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
  此类患者常较紧张,伴有失眠、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
  上述症状的产生与肾下垂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时虽然下垂程度不重,但可以引起较明显的症状。
  4.肾区叩击痛
  部分病例有肾区叩击痛。因解剖上右侧肾脏位置较低,肾窝较浅,一旦受到肝脏的冲击,故右侧肾下垂也较左侧为多。
  损伤:
  肾下垂的发生可能与损伤(如由高处跌下或躯体受到剧烈震荡),久坐久站等诸多因素有关,可能是单个因素,但大多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理结构异常:
  肾下垂的发生可能与肾窝浅,肾蒂长,肾周脂肪减少,肾周结缔组织松弛等身体生理结构异常有关。
  腹压增加:
  压力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或腹压突然减少(如分娩)等,也可以导致肾下垂的发生。
  发病机制:
  肾下垂可牵拉肾血管或使其扭曲,从而造成肾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肾充血,肿胀,以致发生绞痛,血尿,蛋白尿甚至无尿;肾脏下移后引起输尿管扭曲,成角,导致肾积水,并可继发感染和结石,肾下垂常伴有其他内脏器官下垂。
  诊断
  根据完整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体格检查时应能扪及肾脏,下移肾脏通常容易触到,当触诊有困难时,可让患者上下几级楼梯,然后进行立位触诊,有助于扪及肾脏,立位与卧位IVP与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可将患者症状,体征,X线检查等综合起来对肾下垂程度作一判断。
  轻度:有典型的腰酸痛症状,未扪及或仅触及肾下极,有的患者肾区有叩痛,静脉肾盂造影中肾活动度为1个椎体,超声检查中肾活动度为3cm,有时有血尿(多为镜检)或尿路感染的并发症。
  中度:有明确的腰酸痛症状伴消化系统和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可扪及肾脏,造影中肾脏活动度在两个椎体之内,超声检查有3 ~6cm之间的活动度,大多伴有血尿或尿路感染之并发症。
  重度:有明确的症状体征外,造影中见肾活动度超过两个椎体以上,或虽未超过两个椎体,但有明显输尿管扭曲,肾盂积水,合并结石或肾功能出现减退,超声检查肾活动度在6cm以上。
  1)饮食营养:身体瘦弱,机体脂肪组织减少是导致肾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营养,多吃动物类高脂肪食物,增加体重。胃肠功能不良时,可适当调理脾胃,使用帮助消化的药物。
  2)体育锻炼: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可长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尤其要注意腹肌锻炼,如俯卧撑、单杠、双杠等。
  3)预防感染:注意全身卫生,尤其要注意阴部卫生,防止继发感染,加重肾损害。
  4)节制生育:生育过多的妇女容易患肾下垂。实行计划生育。
  1.非手术治疗
  锻炼腹腰肌,提高腹压以抗阻肾脏的下垂。可配合内服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药,另外可使用一些提高蛋白合成的药物如苯丙酸诺龙等。锻炼腹肌的方法可作仰卧起坐,直腿高举等训练。另外也可以使用肾托、围腰兜带。
  2.手术治疗
  (1)注射疗法  在肾周注入奎宁、明胶制成的胶状剂或海绵状制剂造成肾周粘连,以使肾脏固定。
  (2)手术固定  除作小切口将奎宁、明胶制剂塞入肾周造成肾周粘连外,可手术将肾脏完全与肾周脂肪分离,然后用各种方法将其固定在应有的解剖位置上。

热门问答

肾下垂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