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传染科 >淋病

淋病

  淋病(gonorrhea)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淋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双排列,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多发生于青年男女。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本栏目详细介绍淋病的病因、症状、传染途径、治疗方法等知识,教您淋病的预防、自我检测及日常护理养生食疗。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淋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
  近年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近几年随着梅毒病例的大幅上升,淋病病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淋病仍为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
  1.无合并症的淋病
  (1)男性淋病 ①男性急性淋病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②男性慢性淋病 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又出现尿道炎症状,但较急性期炎症轻,尿道分泌物少而稀薄,仅于晨间在尿道口有脓痂黏附,即“糊口”现象。由于尿道长期存在炎症,尿道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前尿道形成多处瘢痕时,使分泌物不能通畅排出,炎症易向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扩延,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甚至逆行向附睾蔓延,引起附睾炎。排尿终了时尿道中常混有来自后尿道的淋菌,因此,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又为前尿道炎的传染源。由于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排人后尿道,并不断刺激后尿道,使其不断增厚,反过来又影响腺管引流不畅。这样相互影响,促使淋病病程迁延,不易治愈,并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女性淋病 ①女性急性淋病 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3~5天的潜伏期后,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淋菌性宫颈炎常见,多与尿道炎同时出现。②女性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较多等。③妊娠合并淋病 多无临床症状。患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可经过产道而感染胎儿,特别是胎位呈臀先露时尤易被感染,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和子宫内膜炎等。④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 外阴、会阴和肛周红肿,阴道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引起尿痛、局部刺激症状和溃烂。
  2.有合并症的淋病
  (1)男性淋病的合并症 ①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如精囊受累,精液中可混有血液。并发前列腺炎时,会阴部疼痛,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疼痛,精囊腺肿大。②附睾炎与尿道球腺炎 附睾疼痛、肿大及触痛。并发尿道球腺炎时,会阴部可触及肿大腺体,患者感不适或钝痛。并发急性附睾炎时,阴囊红肿、疼痛,附睾肿痛,精索增粗。③淋菌性包皮龟头炎 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龟头和包皮炎症。④腺性尿道炎、潴留囊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包皮腺脓肿 前尿道的隐窝及腺体可受侵犯,称为腺性尿道炎。这些腺体如被堵塞,可形成潴留囊肿,囊肿破裂后可形成尿道周围囊肿。尿道旁腺或尿道周围炎症可向阴茎海绵体扩延,常并发淋巴管炎、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阴茎系带两侧的包皮腺也可被累及而形成脓肿。
  (2)女性淋病的合并症 ①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开口处红肿、向外突出,有明显压痛及脓性分泌物,严重者腺管口被脓性分泌物堵塞而不能排泄,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有明显疼痛,行动时感困难,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②淋菌性尿道旁腺炎 挤压尿道旁腺处有脓性分泌物从尿道外口流出。③淋菌性肛周炎 阴道分泌物较多时可引流至肛周和会阴引起炎症。④淋菌性盆腔炎性疾病 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和盆腔脓肿等。少数淋菌性子宫内膜炎可上行感染,发生淋菌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及宫体炎。可引起输卵管阻塞、积水及不孕。如与卵巢粘连,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一旦脓肿破裂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多数盆腔炎发生于月经后,主要见于年轻育龄妇女。典型症状为双侧下腹剧痛,一侧较重,发热、全身不适,发热前可有寒战,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患者多有月经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脓性白带增多等。
  3.泌尿生殖器外的淋病
  (1)淋菌性结膜炎 此病少见。可发生于新生儿和成人,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致角膜溃疡和失明。新生儿在分娩通过产道时引起淋病性结膜炎,在出生后1~14天发生,表现为双眼睑明显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如未及时治疗,可累及角膜,形成角膜溃疡和角膜白斑,导致失明。
  (2)淋菌性咽炎 多无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咽喉部红肿、脓性分泌物。
  (3)淋菌性直肠炎 多为肛门瘙痒和烧灼感,排便疼痛,排出黏液和脓性分泌物,直肠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糜烂、小溃疡及裂隙
  4.播散性淋病
  即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罕见。出现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可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淋病的病原体即淋病奈瑟菌,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离出。属奈瑟球菌科,奈瑟球菌属。淋淋球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0.7微米,宽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常存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椭圆或球形,常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对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
  1.接触史
  患者有婚外性行为或嫖娼史,配偶有感染史,与淋病患者(尤其家中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新生儿母亲有淋病史。
  2.临床表现
  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或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结膜炎、直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3.实验室检查
  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涂片检查有诊断意义,但对于女性应进行淋球菌培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基因诊断(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确诊。
  1.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非婚性行为。
  2.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
  3.注意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认真做好病人性伴的随访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5.执行对孕妇性病检查和新生儿预防性滴眼制度,防止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6.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消除隐匿的传染源。
  1.治疗原则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立即治疗。
  (2)明确临床类型 判断是否有合并症。明确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 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 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
  (6)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 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
  (7)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 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一般注意事项
  未治愈前禁止性行为。注意休息,有合并症者须维持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的平衡。注意阴部局部卫生。
  3.全身疗法
  对于无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给予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或头孢噻肟肌注,单次给药。次选方案为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已证明其疗效较好,亦可选作替代药物。如果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
  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氟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较为普遍,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部分地区淋球菌分离株对该类药的耐药率达75%~99%,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因此,不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
  儿童淋病:体重大于45kg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儿童按如下方案。年龄小于8岁者禁用四环素类药物。推荐使用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由医生决定用药剂量。
  对于有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则采用头孢曲松,肌注,每天1次,共10天;或大观霉素,肌注,每天1次,共10 天;或头孢噻肟,肌注,每天1次,共10天。

热门问答

淋病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