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内科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别名:肠侵袭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主要在大儿童及成人中致病。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由EI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成人、儿童均可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治疗同菌痢,对于重症需抗菌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好发于成人和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菌血症 营养不良 贫血 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2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治疗同菌痢,对于重症需抗菌治疗。
    发病原因:
    由EI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IEC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EIEC与志贺菌有类似的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样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要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鉴别培养基有枸橼酸培养基,酸钠培养基,常见之O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EIEC不产生肠毒素,主要侵犯结肠,形成肠壁溃疡,致病毒力强,只要10~100个细菌即可发病,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因接触传播,形成散发病例,成人,儿童均可发病。
    发病机制:
    EIEC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引起腹泻,临床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年长儿童和成人,临床表现类似菌痢。
    确定诊断必须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临床注意与菌痢相鉴别。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多于1~2周内痊愈,预后和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并发症多,预后严重;
    ②中毒性菌痢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呼吸衰竭型;
    ③痢疾志贺菌Ⅰ型引起症状较为严重,而福氏菌易致慢性,耐药性菌株则影响疗效;
    ④采用适当抗菌药物对清除感染有重要作用,用药不当,疗程不足,治疗不及时均影响疗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2000元)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以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婴儿失水在体重5%~10%范围,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溶液(ORS),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经我国各地试用近2000例,平均有效率为96.9%。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2.抗菌治疗:近年来EIEC对各种药物及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目前对常用抗菌药物如磺胺、链霉素、氯霉素与四环素大多耐药,临床疗效相应降低。细菌可呈多重耐药性。所以对于EIEC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标本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在一定地区内注意轮换用药。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常用药物包括下列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近年耐药株逐渐增多,耐药性也可通过质粒介导。对志贺菌感染常用环丙沙星400~600mg/d,分2次或3次口服,疗程3~5天。其他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对志贺菌感染也有效。
    (2)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剂量为2片/次,2次/d,疗程7天。根据我们使用结果,治愈率可达95%以上。近年来耐药性逐步增长,疗效有下降趋势。对有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抗生素:EIEC对常用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大多均已耐药,部分菌株对多西环素仍然较敏感。多数致病菌体外试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仍较敏感,但仅能注射用药,即时效果较好,由于肠壁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不向肠腔排泌,不易清除细菌,易复发,宜和甲氧苄啶口服合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亦对志贺氏菌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也可选用。
    (4)中药治疗:小檗碱0.3g/次,4次/d,7天为一疗程。或用生口服,或马苋煎剂口服,或用白头翁汤煎剂口服,均有一定效果。
    (二)预后
    EIEC所致的腹泻病死率较高。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热门问答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