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光棚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在中国,薄荷主要以江苏、安徽两省产量最大。薄荷栽种方式有根茎栽植、分株栽植和扦插繁殖三种。
中文学名
薄荷 bohe
别名
蕃荷菜、苏薄荷、鸡苏、蔢荷、夜息药、水益母
英文名
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来源
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单叶对生,叶片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两面有疏柔毛及黄色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萼钟形,外被白色柔毛及腺点,10脉,5齿;花冠淡紫色,4裂,上裂片顶端2裂;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冠外。小坚果卵圆形,黄褐色。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河边、沟边、路边、小溪边及山野湿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药材性状

  茎方柱形,长60~90厘米,直径2~8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1~5厘米,有对生分枝,质脆,断面中空或白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湿润后展开,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两面均有柔毛及腺鳞(放大镜下观察呈凹点状)。茎上部轮伞花序腋生,疏离,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多数存在,黄棕色。搓揉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

性味归经

  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宜后下,外用适量。用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红肿疼痛、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等。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主要成分

  薄荷中主要含挥发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本品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80%(毫升/克)。具有发汗、解热、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具消炎及解痉等作用;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向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对革兰氏阻性、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及多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相关推荐

推荐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