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疾病养生 > 内科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胃肠道功能紊乱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症状
    (1)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后缓解,有些食物如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浓烈调味品,酒,冷饮等,可诱发腹痛,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睡眠时不发作。
    (2)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偶尔大便最多可达10次以上,但每次大便量少,总量很少超过正常范围,有时大便仅1~2次,但不成形,腹泻或不成形便有时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交替。
    (3)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4)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5)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6)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2.体征:盲肠和乙状结肠常可触及,盲肠多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常呈索条样痉挛肠管或触及粪块,所触肠管可有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部分病人肛门指诊有痛感,且有括约肌张力增高的感觉。
    (一)发病原因
    IBS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神经因素:IBS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有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以改变肠道的mmc,精神刺激对IBS病人比正常人更易引起肠动力紊乱,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IBS患者的肠道对于张力和多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但这究竟是由于肠壁神经丛及其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通路上的异常,还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异常目前还不明确,另外有研究发现应激可引起大鼠功能性结肠动力紊乱,同时发现应激后一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说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参与应激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反应过程,以上精神,神经因素与IBS的关系,支持目前认为IBS是属于身心疾病类胃肠病的观点。
    2.肠道刺激因素:肠道内某些因素可能改变肠功能,加重原有的肠易激综合征,这些刺激因素包括外部的食物,药物,微生物等,也可能包括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内部物质,有实验发现腔内抗原激发致敏的鼠肠道可明显诱导鼠肠道收缩活动和产生腹泻,有分析认为,当某些刺激物多次作用于肠道时,可能改变肠道的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对于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肠管产生“易激性”,有报道IBS病人回肠对灌注胆汁酸的分泌作用非常敏感,但可能未被诊断为胆汁酸吸收不良,短链或中链脂肪酸在吸收容量受限或在小肠内快速运转等的病人中可能到达右半结肠,引起右半结肠出现快速通过的高压力波,这些波极有效地推进结肠内容物并可能引起疼痛和腹泻,这些肠道刺激物在IBS中是诱因还是病因目前尚未定论。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肠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统一,并不断修改,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1.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超过3个月。
    2.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和(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2)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2种:大便频率改变(>3次/d或者<3次/周);大便性状改变(硬:团块(或)稀:水便);排便过程改变(排便费力或便急或排便不尽感);排黏液,伴随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BS-D)和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C)二大类,还有各种混合型。
    一、经常放松心情,多做深呼吸,多外出走走 。
    二、生活饮食注意,少吃对肠胃刺激性较强的东西。
    三、服用一些对调整肠道菌群比较有效的保养品及食物。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肠易激综合征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 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 适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④阿片类止泻剂:洛哌丁胺(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肠蠕动,增加水、电解质吸收。每次口服2mg,2~3 次/d,每天用量不得超过10mg。便成形后可渐减用量至停药。有患者出现口干、腹胀,甚至呈假性肠梗阻等副作用。亦有服复方苯乙哌啶,本药系哌替丁衍生 物,除有止泻效果外,尚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有止痛和欣快感,长期使用有依赖性。
    ⑤微生态调节剂:是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将人体内正常菌群分离出来,经纯培养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制成益生菌制品,再按原途径回归人体,调整微生态失常,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微生态调节剂除有益生菌制品(Probiotics)外,尚有益生菌生长促进物质称益生元(Prebiotcs)。益 生菌制剂服后进入肠道,迅速定植于肠道黏膜,并迅速繁殖形成生物学屏障,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使肠道pH降低,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生长,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恢复和维持肠内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改变肠道运动功能。

热门问答

肠易激综合征调理